2023-08-21 20:33:42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L先生
编辑|笑史云烟
前言
近期,中美贸易关系再度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两国的数据显示,美国对华进口出现明显下降,直接投资中国也大幅减少,这引发外界对两国经贸关系前景的广泛讨论与担忧。
具体来看,美国对华进口同比下降25%,创下较长时间以来的新低。更令人震惊的是,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出现暴跌,下降超过90%,这一投资降幅堪称惊人。
目前中国持有8467亿美元美债,近8500亿的美债我们完全有权力处理抛售,然而却有另一种声音说美国也可以没收这些美债,8500亿美债真的已成案板肉?
中美关系变迁。
一个典型现象是,美国对华政策持续收紧,但两国联系仍在进行。这反映出一个现实:彼此都看对方为威胁,却又不得不住在“地球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迅猛。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国防能力提高,在全球事务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这使美国感到不安,认为中国正在撼动其霸权地位。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中美关系急转直下。特朗普发动对华贸易战,限制中国企业,向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这无疑损害中国利益,造成双边贸易摩擦。与此同时,中国科技进步显著。华为等中国企业快速崛起,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美国对此忧虑加剧,开始严格限制中国公司经营,禁止向中国输出敏感技术,试图遏制中国科技发展。
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美国愈发挑衅。尽管统一是两岸共同心愿,美国还是支持“台独”势力,向台湾输送武器。在钓鱼岛争端中,美国默许日本与中国对抗。韩国也在美国鼓动下针对中国采取激进举措。
此外,美国还怂恿印度在边境制造冲突,长期侵占中国领土。2021年8月佩洛西窜台事件成为中美关系的新低点。中国对美国的挑衅作出强硬回应,并中断了高层对话。尽管美国最近试图修复关系,中美之间的裂痕似乎已难以弥合。
然而,双方仍在努力保持联系。美国表示要恢复沟通,增加中美航班数量。这说明,尽管存在严重矛盾,两国还不愿脱钩断交。中美之间维持一定程度的互动,或许可以为关系缓和创造契机。
8月10日,拜登签署行政令,限制美国企业对华投资,打压中国芯片等高科技产业。
这无疑是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重要举措。但航班恢复也反映,美国并不想完全与中国脱钩。中美关系或许会经历更多起伏,但两国命运已经交织在一起。
拜登的蛮横:美国打压中国隐藏了什么秘密?
说起美国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频频对中国实施的打压与制裁,似乎都成了“常事”。不论是限制中国企业的投资,还是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美国政府似乎无所不用其极。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美国对华商品进口下降了25%,创下了近20年来的新低。
背后的真相是什么?美国的所作所为,揭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为了打压中国,美国政府不惜牺牲自身利益,一些看似针对中国的举措,实际上让美国企业倍感打击。今年上半年,受关税影响,美国对华出口额比去年同期暴跌了25%。
面对如此局面,美国企业界高度不满。苹果公司CEO库克公开批评美政府的做法“伤害了美国企业”。还有专家指出,中美“脱钩”让美国至少损失了1080亿美元。美国总统拜登为此不得不四处打圆场,但收效甚微。
“我们现在每天都在计算可能的损失。”一位汽车业高管坦言。
在这背后,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美国正在走下坡路,正是因为实力日益衰退,才会如此焦虑地掣肘中国的发展。放眼全球,美国正在逐步丧失话语权。新兴经济体崛起让全球格局不再由美国主导。
中国科技的进步尤其令美国感到忌惮。从人工智能到量子计算,中国正迈上领先的台阶。若任由中国发展,美国的科技优势恐将不保。因此,它选择牺牲自身利益,也要设法限制中国。
然而,世界潮流浩浩汤汤,美国的所作所为终究是徒劳。中国仍将在开放合作中继续前行,任凭美国在背后怎样设障。历史潮流无情,美国终将为其好战招来灭顶之灾。
美国这样的举措普通老百姓也深有体会,比如汽车维修业老板杰克就表示,由于关税的影响,很多原本从中国进口的汽车零件价格上涨,导致他的生意一落千丈。
“我这里很多老客户都选择把车开得更长时间,减少维修次数来节省成本。这对我的生意打击很大。”
简单来说,美国政府打压中国的做法,看似只针对中国,但实际上也让普通美国民众付出了代价。商品价格上涨和生活成本增加,正在悄然侵蚀普通美国人的生活。这种后果,恐怕也不是美国政府本意。
所以,美国制裁中国的举措,不仅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还在继续伤害自己。中美经贸关系缓和,才是双赢之举。否则,美国民众的苦难只会更多。历史潮流无情,美国终将为其好战招来灭顶之灾。
在这场中美经贸博弈中,中国一直保持理性和克制,不会轻举妄动,更不会伤害无辜。因为我们深知,只有通力合作、共同发展,才能打开和平繁荣的大门。中国永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任何试图遏制我们前行步伐的做法终将以失败告终。
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美国脱钩断轨未果
中美之间的经济分歧日益加剧,美国一直致力于通过各种手段打压中国经济。然而事实证明,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中美关系,也没有实际收获。与美国所预期的相反,中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而美国自己的经济却面临困境。
一方面,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降低。过去中国确实依赖欧美市场,但现在中国加强同东盟、俄罗斯、拉美等地区合作,大力开拓新兴市场,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明显下降。今年1-5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8.1%,反映出中国出口市场日益多元化。
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出现明显衰退。通胀高企,美联储不得不采取加息紧缩,抑制了经济增长。今年上半年美国从中国进口大幅下降,不仅仅是中国,韩国、越南等国对美出口也在减少。这反映出美国经济疲软,需求下降。
再者,中国手中持有大量美债,是对美国施压的重要筹码。美国一些人士甚至公开谈论没收中国持有的美债,这无异于痴心妄想。如果真的没收美债,只会导致全球投资者对美债信心崩溃,给美国经济带来难以承受的后果。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而美国经济面临困境,脱钩断航的做法也难以实现。中美经济息息相关,合作共赢才符合两国利益。美国应放弃零和思维,与中国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复苏。
近年来,中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内需市场潜力巨大。中国正加速培育庞大的国内市场,进一步降低对外部环境的依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保持2.3%的正增长,充分展现了强大的韧性。
与此同时,中国持续深化对外开放,大力拓展新兴市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中国与亚欧非等地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带动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今年前5个月,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长了13.1%,对拉美增长了36.9%。中国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相比之下,美国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消费者信心持续低迷,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多月下滑,标志着经济增速难以为继。美国过度依赖消费和房地产拉动经济,这种模式难以为继。通胀高企也使美联储无力进行进一步量化宽松。美国经济正面临巨大下行风险。
中美经济体量巨大,息息相关。脱钩断航不符合两国共同利益,也难以实现。面对严峻的国际环境,中美应携手合作,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共创双赢、互利共生的局面。
笔者认为
关于中美关系,我们不应盲目乐观,也不应过分悲观。中美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这是不可调和的。但是两国关系并非注定只能沿着对抗的道路发展,合作共赢仍有可能。
关键在于,两国领导人是否有足够的政治智慧和魄力,在分歧中寻找共同利益,在竞争中兼顾合作。我们希望双方能够超越意识形态和体制差异,聚焦经济发展与人民福祉,在气候变化、恐怖主义、地区热点等全球性问题上加强对话与合作。
但是目前的现实是否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令人堪忧。中美关系的前途充满变数。我们既不应妄自菲薄,也不应狂妄自大。最后,中美关系能否破题,还有待时间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