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信息港

成都&重庆双子星哪家强?这一点,成都输了

2023-06-07 15:09:02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图片源于:四川日报、重庆日报)

成都,重庆,谁是西南第一城?

成都与重庆,同属西南重镇,从古至今就是一对欢喜冤家,渊源颇深,特别到了近代之后,两地人文相近,文化相通,同为新一线城市,同为国家中心城市,2022年两市GDP都突破两万亿大关,关于谁是西南第一城,两家没少打嘴仗。

近日,重庆企业智飞生物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为111.73亿元,同比增长26.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32亿元,同比增长5.68%,业绩表现亮眼。(智飞生物是一家集疫苗、生物制品研发、生产、销售、配送及进出口为一体的生物制药企业。),前阵子重庆总是被诟病上市公司数量不如成都,这次似乎在季报方面扳回一局。

而近年来,随着成都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与日俱增,也让一些人认为,成都会成为未来的政治中心,而重庆逐渐走向边缘化。

但成都与重庆,到底谁更胜一筹呢?事实如何?尚不能简单定论。

谁的发展潜力大?

看看ChatGPT怎么说?

有意思的是,成渝之争在川渝地区仿佛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事情,前些日子就有人用ChatGPT咨询了相关问题。

成都和重庆哪个城市的发展潜力大?

ChatGPT如此回答:

成都和重庆都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都有着较高的经济发展潜力,但具体哪个城市的潜力更大,需要根据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从经济总量上来看,根据2021年统计数据,成都的GDP总量为15279亿元人民币,而重庆为19481亿元人民币,重庆的经济总量更大一些。

从城市地位和发展方向上来看,成都是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是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枢纽,其发展重点是推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和高端服务业等方面。而重庆则是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核心城市,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制造业基地,其发展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

从人才吸引力和城市环境等方面来看,成都和重庆都拥有较好的城市环境和人文氛围,但成都在文化和旅游方面较为突出,吸引了大量人才和外来游客;而重庆则在政策优惠和产业支持等方面更具有吸引力,同时其地理位置也使其成为了重要的物流和贸易中心。

综合来看,成都和重庆都有着较高的经济发展潜力和城市发展优势,具体哪个城市的潜力更大,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角度和考虑因素来进行综合评估。

虽然数据信息有些陈旧和误差(西部金融中心实际花落重庆),不过大体上可以看出,ChatGPT认为,成都的轻工业更强,重庆的重工业更好,成都文化氛围浓厚,重庆产业基础较深。

事实如何呢?

GDP总量及增速上

双城之间差距逐渐拉大

2022年各省市GDP数据显示,重庆GDP总量2.91万亿元,排名全国第四,成都GDP总量2.08万亿元,排名全国第七,成都落后重庆,而在增速方面,重庆去年增速为2.6%,成都为2.8%。

2023年一季度各省市GDP数据显示,重庆一季度GDP产值为6932.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速为8.36%,成都一季度GDP产值为5266.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速为7.6%,差距接近1个百分点。

用一个更直观的数据,重庆从2011年GDP突破1万亿,到2017年GDP突破2万亿,用了6年时间,成都从2014年GDP突破1万亿到2022年GDP突破2万亿,用了8年时间,从GDP增速和GDP总量这个角度来看,重庆可以被认为是西南第一城。

第二产业拉开双城差距

有句老话说得好,实体经济强不强,还得看制造业,制造业强则经济强。重庆GDP领先成都,很大程度上是重庆的制造业强于成都。

2022年,重庆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12.05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693.86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423.12亿元,增长1.9%。

而成都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88.4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404.1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825.0亿元,增长1.5%。

综合对比,第一产业在双城的产业占比中均比较低,第三产业目前两座城市的差距已经不大,但第二产业部分,重庆的产值足足比成都高出了5200多亿元,将成都远远甩在身后。

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开数据,重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2%。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3.5%,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4%。从主要支柱产业看,汽摩产业增加值增长7.1%,快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9个百分点,其中汽车产业增长10.2%;材料和消费品产业分别增长3.9%和2.1%;电子产业和装备产业分别下降3.0%和0.3%。

全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2%,增速快于全市规上工业3.0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1%。高新技术产品产量增长较好,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工业机器人、液晶显示模组、服务机器人分别增长1.4倍、40.1%、31.8%、21.4%、19.5%。

工业是现代经济心脏。基于百年工业基础,以及重要战略定位,重庆被定位为先进制造中心,打上“国家级”标签,成都也难以辩驳。

近年来,国内多个大城市高规格强调“制造业”重要性,并在战略层面提出“制造强市、工业立市”等目标,成都也以战鼓雷鸣的声势,在2022年敲响“制造强市”蓝图,以修正成都产业结构失衡。

2022年,成都通过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6.5%。

其中37个大类行业中有21个行业保持正增长,体量前十的大类行业呈“9升1降”,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107.3%,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分别增长56.3%、25.3%、17.4%。35户龙头企业增加值合计增长11.3%,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110.7%。高新技术产品产量增长较快,智能电视、锂电池产量比上年分别增长4.8倍、5.1倍,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车辆分别增长47.2%、65.4%。

可以看出,成都虽已发现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正在奋起直追,但要想追赶,还需下点功夫。

高科技产业及人才储备

成都更有优势

不过,尽管重庆在过去的几年中通过不断推出创新政策,并深入发掘电子信息、生物医疗、汽车等行业,成为了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但与之相对的是,成都在高科技产业领域实力更为突出,从硬件设施、软件支持到人才智慧等多方面均互相促进增长。

比如重庆经常被人诟病的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远不及成都。

据上交所数据,自科创板开市以来,重庆提交申请的企业共4家,其中注册生效的有3家,成都提交注册的企业共25家,注册生效的有17家,还有3家企业尚在流程中。

而成都的科创板上市企业中,电子信息产业几乎占据半壁江山,这与成都在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大胆布局有关。

2009年成都在和上海、广东竞赛中笑到最后,说服马云投资1亿美元,在成都建立研发中心,此外BAT、字节跳动、OPPO、网易、携程、美团、京东等一线大厂把西南总部或研发中心也放在了成都。

成都本土还诞生了鲁大师、Camera360、趣睡科技、医联、极米科技、鹏博士等一批知名本土上市企业、行业独角兽——其中,极米科技已经成为国内投影市场的“一哥”。

这些让成都2021年互联网产业营收2151.6亿元,互联网企业总数量3000余家,遥遥领先于隔壁的重庆。相关电子信息产业,也突破成为成都首个万亿级产业。

而在人才储备方面:

成都拥有高等院校60余所,8所双一流全国重点大学,其中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高校。

重庆有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

成都的重点高校多于重庆,且电子科技大学目前已成为全国闻名的硬科技人才及项目孵化园。

此外,从文化底蕴角度来看,成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天府之国”,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着众多的历史遗迹、文化景观和美食文化等。

而重庆则以其独特的山城风貌和火锅文化闻名于世。重庆的老街、老巷和特色建筑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从这个角度来看,成都也可以被认为是西南第一城。

不过随着两地提出共建成渝双城经济圈,谁是西南第一城已经不再重要,两地产业可以互补,重庆侧重制造业、金融、交通枢纽,成都主打区域经济、科技、文化;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实力雄厚,重庆的汽车、钢铁产业实力不俗,完全可以取长补短,推动产业升级。

最终重庆和成都强强联合才是大势所趋,做大做强整个川渝才算成功。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扬州信息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