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7 12:25:18
5月1日,蒙古外长巴特策策格应邀请来到我国访问,这是近期以来我国再一次迎来外长访华。就在前不久,欧洲、非洲、美洲以及亚洲各国政要纷纷访华,甚至出现了24小时之内4国确定访华时间的情况,就连美国的国务卿布林肯都急忙表示要来访华。
不过,在我国的邀请名单中,却始终没有布林肯的名字。
那么,这次“访华潮”的起因是什么呢?布林肯又为什么会被我国排在邀请名单之外呢?
突如其来的“访华潮”
3月30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在参加博鳌论坛的同时,也对我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桑切斯作为国家领导人的首次访华,也是我国在疫情之后继德国总理之后的第二位访华的欧洲领导人。
桑切斯的这次访华,犹如吹响了这次各国领导人访华大潮的号角。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多国领导人纷纷赶往东方大国。
日本外相林芳正在4月1日对我国进行两天的访华,紧接着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欧盟主席冯德莱恩一同来到我国访问,然后就是巴西总统卢拉、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博雷利、德国外交部长贝尔伯克,这些国家领导人在短短半个月内纷纷来到我国访问。
从4月下半月开始,加蓬总统和乌拉圭外长、老挝副总理在同一天确定了对我国访问的具体时间,就连最近频频与中国大打关税官司的澳大利亚也单方面宣布即将访华。
其实,从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就已经陆陆续续有各个国家的领导人来到我国,这其中就包括沙特和伊朗在中国的斡旋之下,解决了美西方国家多年“调解”得越来越糟的问题。
那么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到中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其实简单说起来,这些国家的到访都是各有各的目的。
有人说林芳正来中国的目的是为了带走不久前被抓获的日本间谍,但是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其实林芳正来访的目的主要有三个:确认双边关系、讨论南海问题、讨论俄乌冲突中中国的作用。
如果说日本的来访,除了是在例行中日两国之间的公事之外还在给美国跑跑腿,那么其他的国家则是妥妥地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选择来华的。
马克龙这次访问结束之后,直接带走了价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巨额订单,可以说是“满载而归”;冯德莱恩和博雷利都是代表欧盟来和中国“求情”的,想要中国和欧盟加强合作、缓和关系,尤其是要确定各种矿产的合作;加蓬、乌拉圭等国来访的目的也都是以加强与中国的各项合作。
这些国家中,要数法国和巴西的反应让各国最为关注,法国在拿到了大量订单回国之后,对华的态度和口风马上就发生了转变,并且在国会发言中呼吁欧盟对华态度都要作出转变;巴西的态度则最为直接,干脆向全世界提出了问题:我们为什么还不放弃美元?
这一连串的访华官宣,不仅让全世界都立起了眼睛注视着我们,尤其当加蓬四国在一天之内连续官宣之后,就连美国的国务卿都急得跳了出来,向我国提出了访问的要求。
然而,在我国的外事访谈邀请名单里面,却始终没有布林肯的名字。
是风向变了吗?
近些年来,西方对我国的态度一直都是摇摆不定的,在美国向我国一次次挥舞单边主义政策大棒的同时。西方国家也逐渐把原本合作共赢的标签撕掉,改换上了一张与美国一样的方块脸。
尽管我国始终坚持着用对外援助、援建、共同开发等行动表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真诚合作意愿,但是换来的却是美国对华贸易战、欧盟反倾销措施、加拿大在美国授意下逮捕孟晚舟、澳大利亚限制我国多种产品的投资和发展等等诸如此类的近乎于掠夺的强盗行为。
尽管我国正在遭受着西方各国的“联合围剿”,但是在疫情发生的时候我国依然向各国伸出了援手。而正是从疫情之后,国际上的风向开始有了变化。
尽管美西方国家并不承认疫情给国家带来的重创,但是实际上的结果却是美国的人口锐减、失业人口剧增,国家在需要支付大量救助金的同时却失去了生产动力,这让西方各国都出现了经济发展迟缓、甚至经济倒退的情况。
为了缓解经济压力,美国开始用加印货币的方式来缓解压力,但是却适得其反:在国内引起通货膨胀,在国际上因为过度收割从而影响各国对美国经济霸权越发反感。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再次使用了它的常用手段:通过挑起战争制造危机感来缓和国内外压力。
美国的这种手段并不是首次使用,当初美国只用了一小瓶“洗衣服”就对拥有主权的国家伊拉克发动了战争,尽管几年时间都已经过去,他们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却依然没有出现。
还有阿富汗、越南战争,虽然美国没有直接在战场上获得胜利,但是却通过这样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名正言顺地使用了大量的国家资本、提升了军费的投入预算,更主要的是让军火商赚到了钱、让国内压力得以释放。
这一次,俄国和乌克兰的冲突背后,也正是因为有了美国和北约的挑唆、承诺以及明目张胆地军事支援。截止到目前为止,美国已经得到了大量逃难的东欧富豪、没收了大量俄国资产、从盟友国家赚取了大量购买油气的费用以及乌克兰的天文数字一般的负债。
不过,美国的这一次操作似乎是有些失算,欧盟的一些老牌盟友国家在美国强硬的割韭菜行为下,对美国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再加上其他各国在看到美国已经呈现衰败迹象,纷纷站起来反抗美元霸权,宣布放弃以美元为主要结算方式,这已经成为加速美国衰败的催化剂。
美国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稳坐霸主的位置,主要依靠的就是美元在全世界的流通性,再加上美国的贸易管控,可以通过对其他国家通过控制贸易逆差的方式,从而实现对各个合作国家的“收割”,继而拥有大量的财富以及话语权。
而现在各国纷纷宣布放弃美元结算,就等于是掐住了美国的经济脉搏,是从根本上扼制住美国的发展,尤其是在这个关键性的时期,始终保持稳健步伐崛起的中国,似乎成为了各个国家在放弃与美国合作之后的最佳选择。
不久之前,沙特和伊朗通过中国的调解,不仅放下了多年的矛盾,而且还进行了全新的“情报对账”模式,这也同样是在证明,美国的霸权位置已经动摇,“天下苦美久益”,他那些曾经的盟国、小弟们纷纷有了动作。
中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稳健、专注以及对各国表现出来的友善,尤其是可以提供的有力保障和庞大的市场,都给了让各国选择中国足够的理由,于是才有了最近一段时间的“访华潮”,以寻求和我国的进一步合作。
那么,为什么布林肯多次主动提出访华要求,而我国一直都没有邀请他呢?
不是想来就能来
新中国和美国从1979年之后,曾经有过短暂一段时间的蜜月期,尽管美国在那个时候对中国还是抱有居高临下的傲慢,但从实际上来说的确和我国实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合作与共赢。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崛起、国力日益强大、在国际上话语权的越来越重,美国对我国的态度也从原来的和蔼逐渐变得冷漠严峻一直到现在的怒目相向,合作关系也从原来的合作伙伴到现在的各种壁垒林立、制裁不断。
在美国对待中国的态度上,依稀还可以看到当初冷战时美国对待苏联的影子,简单说就是当小弟可以,当兄弟不行,世界上有且只有一个最强大的霸主,而且还必须是美国。
美国现在的种种行为上也可以看出来,他们依然还在继续着当初颠覆苏联从而取得世界霸主时的那种冷战思维,就连现在国力大不如苏联时的俄罗斯,也依然在承受着美国的打压。
不过美国却没有发现,现在的时代已经改变了,不再是依靠萝卜加大棒就可以肆意妄为的时代,如今就连美国的盟友都主动到访中国,要求与中国开展合作,美国自然不会坐视不理,而见到我国对他们的大棒并不惧怕时,转而选择向我国申请谈话,但是美国这样的想法同样是错误的,因为中国并不是美国的附属国,是你想来就能来的。
从特朗普执政的2017年开始,美国便一直对中国从经济、政治、舆论上对中国进行攻击,老拜登上台之后更是通过频繁制造我国边境上的危机,来给我国带来各种的麻烦。芯片限制、加征关税、舆论造谣、南海摩擦、台海问题,种种行为都在一次次地挑战着中国的底线。
在十多年前的那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就是因为美国华尔街贪婪的资本大鳄们搅起的浪潮,当美国的各大银行以及美国金融机构出现危机的时候,是中国及时购买了大量的美债,给美国送去了可以周转的资金,才让美国及时控制住即将破碎的泡沫。
如今,美国在面对新的经济危机时,一面挥舞着制裁大棒,另一面还在要求我国继续做他们的“接盘侠”,去大量购买他们已经风险极高的国债。而我们给他们的回应,则是置之不理。
美国方面不断地在媒体上抱怨着中国没有诚意、根本不接电话,还把所有的交流通道都给关闭了。
其实美国这种贼喊捉贼的事情人们已经见怪不怪,美国的所作所为大家都已经看到了眼里,究竟孰是孰非也都心知肚明,而且我国也并没有完全关闭沟通渠道,在一些基层两国依然保持着正常的交流,中国只不过是把美国顶层的一些渠道关闭而已。
我国2021年新任的外交部部长秦刚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兼任我国驻美国的大使,因为长时间在国内工作,所以美国的大使馆内实际上是没有直接对接人的。至于我国为什么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都没有急于另外找人接任驻美大使,就应该是美国方面考虑的问题了。
布林肯作为和秦刚部长同等级的美国国务卿,似乎就是没有弄清楚这个问题。原本去年中美在巴厘岛时的对话之后态度有所好转,但是因为一场“气球”引发的风波却让美国国内的反华势力再次抬头,布林肯原本宣布的“可能”访华,也变成了不可能,他的态度也跟随着美国国内的反华势力一同强硬了起来。
在今年的G20峰会召开之前,布林肯竟然直接放出口风,不会和秦刚会长见面。布林肯恐怕没有想到,秦刚部长所发出的中国声音不仅在G20峰会上获得其他国家的一致好评,而且在不久之后,中国就迎来了“访华潮”。
尽管布林肯多次表示想要和中国进行交流,但是从言辞上面还是十分微妙的。在G7会谈之后,布林肯表示“要中国表现出接触意愿”,那就是说想要和我们沟通还需要我们去主动联系美国。
紧接着,美国最不想见到的一幕还是上演了,更多的国家几乎是排着队地到中国进行访问,这就意味着美国即将会被孤立。布林肯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面重申着秦刚部长曾经口头邀请他来华访问,另一面继续在等着中国的回复。
不过,美国在一面让布林肯向中国寻求对话的同时,还在继续制造着南海的紧张局势、张罗着和台湾方面的会晤。
估计布林肯的访华之旅,只能等着看我国的态度是否有所转变了。
结语
用当初汪文斌在外交部的发言中的一句话来说明一下中美之间的关系现状,那就是“责任不在中方”。美国在寻求和中国的对话同时,最好还是重新摆正一下自己的位置,以及端正一下自己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