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信息港

小微金融服务“质效双升”数字普惠成重点目标

2022-10-26 13:03:19

成都心理咨询

  近日,上市银行相继公布了2022年中期业绩报告,各家银行普惠金融发展情况与趋势也陆续揭晓。《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面对疫情反复和经济下行压力,银行业普惠金融发展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有了明显提升,普惠小微贷款持续实现增量、提质、降价。

  今年以来,各家银行围绕普惠小微贷款增量目标,持续加大普惠贷款投放力度。在加大信贷投放的同时,各行普惠小微贷款也进一步实现了扩面提质。多家银行还将数字普惠作为当前以及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境内人民币贷款增量再创历史新高,普惠贷款增速大幅高于各类贷款平均增速。”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廖林概括该行上半年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成绩时说。

  近日,上市银行相继公布了2022年中期业绩报告,各家银行普惠金融发展情况与趋势也陆续揭晓。《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面对疫情反复和经济下行压力,银行业普惠金融发展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有了明显提升,普惠小微贷款持续实现增量、提质、降价。

  5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新增普惠小微贷款1.6万亿元的目标。从刚刚公布的半年报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国有大型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量目标完成情况如何?对于下半年的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各家银行有哪些思路和措施?面对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银行业在支持企业抗疫情、扩内需、保畅通等方面又做出了哪些努力?

  普惠小微信贷余额大幅增长

  小微企业量大面广,是稳经济的重要基础、稳就业的主力支撑。今年以来,国有大行围绕普惠小微贷款增量目标,持续加大普惠贷款投放力度。

  上半年,工商银行紧紧围绕打造“普惠金融综合服务标杆银行”开展普惠金融工作,坚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工行的普惠贷款余额超过1.4万亿元,比年初增长27.4%。

  中国银行行长刘金表示,报告期内,该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5.36%,达到1.105万亿元;同比增长41.38%,超过全行各项贷款增速30个百分点。

  邮储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09万亿元,在客户贷款总额中占比超过15%。

  “结合我们现在的投放进度和实现的成果,完成国常会确定的全年增长目标是没有问题的。”建设银行副行长崔勇在该行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建设银行普惠贷款新增2671亿元,余额2.14万亿元,是目前普惠信贷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

  在加大信贷投放的同时,各行普惠小微贷款也进一步实现了扩面提质。

  半年报数据显示,工行普惠小微企业有贷户增长了15.5%,上半年新增首贷户2.75万户,再创历史新高;普惠贷款不良率0.78%,保持在较优水平。

  中国银行有余额的普惠小微企业近70万户,较年初增加7.7万户;当年新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3.87%,比上年下降9个基点,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34个基点。

  “今年,我们全年目标是3000亿元的普惠贷款任务。”谈及下一阶段中国银行普惠金融的工作重点时,刘金表示,中行将继续坚持金融惠民,加大普惠信贷的投放,同时加快普惠金融的数字化转型,丰富线上贷款产品体系,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质效。

  数字普惠成阶段性重点目标

  “作为一家大型银行,普惠中小企业贷款客户停留在几十万、上百万这样的数量级是远远不够的。”刘金认为,从长远来看,普惠金融要想真正扩面、增量,必须通过数字化的工具、数字化的产品。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在近日各行召开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多家银行提到要将数字普惠作为当前以及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今年上半年,建设银行协调引领,发挥金融科技驱动作用,针对普惠金融客户打造“惠懂你”平台,持续加强生态平台建设运营;在产品端研发推出了数字化、线上化的“小微快贷”,提升了产品的适应性和服务的精准性。

  “当前,建行近90%的业务量都是通过‘惠懂你’平台来完成的。”崔勇表示,截至目前,“惠懂你”平台访问量达1.7亿次,下载量2250万次,服务的受益客群达到了800多万户,授信客户达到了165万户。普惠金融如果没有科技的支撑,很难完成这么大的规模。

  半年报显示,交通银行借助金融科技和大数据支撑,推广“线上产品+场景定制”模式,提升批量化、场景化、智能化、线上化运营能力。报告期末,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9.21%。

  农业银行高度重视小微客户的开户问题。“上半年,农业银行通过加强科技赋能,积极应用电子营业执照、RPA等技术手段,大力优化开户流程。”农行副行长徐瀚表示,下一步,该行将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提升普惠金融经营管理能力,降低普惠贷款风险成本和业务经营成本。

  “深化数字普惠是工商银行下一阶段的重要工作。”谈及接下来发展普惠金融的思路和措施时,工行副行长张文武在该行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工行将加大科技等资源配置力度,全面深化客户、产品、风控、生态四个方面的数字化应用,坚持数字、小额、信用的发展方向,打造数字普惠更强引擎。

  支持受困行业企业渡过难关

  今年3月以来,受国内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半年报显示,各家银行上半年统筹经济稳定增长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继续坚持落实减费让利政策,进一步加大助企纾困力度。

  “工商银行坚决落实各项助企纾困惠民的措施,雨天帮撑伞,雪中帮送炭,与广大市场主体一道攻坚克难、共渡难关。”廖林表示。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工商银行在助企纾困上担当作为,特别是在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住宿、餐饮、批零、文旅、养老等接触性服务业贷款新增近900亿元,并从贷款利率和手续费等方面加大减费让利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贷款本息应延尽延。

  交通银行则继续发挥“上海主场”优势,上半年,通过绿色通道为上海市提供疫情防控贷款超1100亿元,出台助企纾困、服务复工复产复市、便利外贸外资等多项举措,助力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

  面对疫情冲击,股份制银行也全力服务经济稳增长,打出了惠企纾困的“组合拳”。

  今年上半年,浦发银行及时出台《关于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十六条”举措》,累计设立专项额度3900亿元,其中直接融资渠道1000亿元。在公司业务领域,浦发银行快速推出绿色通道,向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投放专项扶持贷款,及时为各地医疗卫生、方舱建设企业“输血”。

  为了支持疫情防控期间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光大银行“物流通”业务与满帮等数十家物流龙头企业达成合作,为物流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上半年,该行通过“物流通”服务货主及司机超过726万户,累计交易笔数达1.64亿笔、交易金额达到2977亿元。

  招商银行也加强了对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企业和个人的金融支持。半年报数据显示,招行对受困客户实施延期偿还贷款本息金额合计155.28亿元,预计大部分借款人后续能正常还本付息,对资产质量的影响整体可控。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扬州信息港版权所有